虚阳外走,故一身面目悉黄;肺气不化,故小便难而渴;营血不足,故颈项强;少阳之枢机无主,故胁下满痛。上编论外热内寒,兼吐利呕逆烦躁等证。
此阳气凝聚而成阴,必灸其背俞,使阴气流行而为阳。心下温即欲吐,温止则不欲吐矣。
与伤寒,阳脉涩,阴脉弦,法当腹中急痛,先用小建中汤。盖其人虽大汗出,而火热未入胃中。
结与代皆为阴脉,伤寒有此,所谓阳证见阴脉者死矣。脉暴出者,孤阳独行也,故死∶微续者,少阳初生也,故生。
伤寒一二日至四五日而厥者,必发热。 庚金之气收;则戊土之湿化。
此少阴气分之下剂也,所谓厥应下之者,此方是矣。急灸少阴,则脉可复而吐利可止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