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总结上文以人应天之义。经气入脏,必当治里。
然但弦、但石,虽为真脏,若肝无气则不弦,肾无气则不石,亦由五脏不得胃气而然,与真脏无胃者等耳。冲脉挟脐上行,至于胸中,故其气不顺则膈塞逆,气血不和则胸腹里急也。
”此诚持平之论也。顺则为从,反则为逆,逆从虽殊,皆有其本,故必求其本而治之。
此但言三阳而不及三阴,因《难经》有“太阴之至,紧大而长;少阴之至,紧细而微;厥阴之至,沉短而敦”,则固已补其缺略矣。血华在貌,故荣于色。
膈上曰胸中,即膻中也。而中焦者,泌糟粕,蒸津液,受气取汁,变化而赤,是谓血,以奉生身,而行于经隧,是为“营气”,故曰“营出中焦”。
加之悬绝沉涩,则阴阳偏绝,无复充和之胃气矣。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栝蒌一枚小陷胸汤非但治小结胸,并可通治夹滞时邪,不重不轻,最为适用。